中新网深圳8月26日电 题:零起步“画最美最好图画” “前海模式”9年初成
中新网记者 郑小红
9年前的8月26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简称:前海合作区)成立,仅仅9年的时间,“前海模式”初步形成,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将这一模式总结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实现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开发开放模式。
在今天举行的前海率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2019年成果发布会上,田夫说,“前海模式”是前海合作区成立9年来的最大成果,主要包括七个方面:体制机制超常运作,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创新驱动发展,粤港澳深度合作,把握高质量发展规律,新城建设从零起步“画最美最好图画”,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以“1+6+9”党建工程体系为核心的党建等“前海模式”。
如今,前海合作区构建了与“特区中的特区”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体系:建立高层级、高规格的推动机制,包括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前海咨询委员会;建立法定机构区域治理体系,实现了体制内强大动员能力和市场高效活力的有机结合;建立充分授权、高效灵活、高度示范的服务管理体系;建立开放、灵活的市场化用人制度。
统筹推进投资便利化等八大板块制度创新。截至目前,前海累计推出469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包括全国首创或领先166项,全国复制推广50项。前海营商环境模拟世界银行指标可排名全球第31位。
实施利港惠港的“万千百十”工程和深港合作专项行动计划,累计推出100余条深港合作政策。面向港企出让土地18宗、面积37.26公顷,占到经营性土地出让的45.9%。建立深港创新城、深港设计创意产业园、深港基金小镇等重大平台,汇丰、恒生、港交所、东亚等一大批知名港企在前海集聚发展。截至2019年上半年,前海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555家,注册资本12343.56亿元,实现增加值占前海22.9%。粤港澳深度合作的“前海模式”,令前海成为粤港澳合作最紧密最成功的区域之一。
从2013年允许企业注册到2018年底,前海合作区注册企业增加值从49.9亿元增长到2000亿元,增长40多倍,税收收入增长70多倍,初步构建起以现代金融为主导、高端多元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中国最大的新金融、类金融机构集聚地、重要跨境金融中心。
对于新城的建设,前海则是“精耕细作、精雕细琢”,构建“一湾、两山、五区、四岛”的空间格局,打造集“山、海、林、城、岛、港、湾”于一体的世界一流湾区城市风貌。
发挥自贸试验区、深港合作区、保税港区“三区叠加”的独特优势,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共有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41个国家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投资设立415家企业,合同利用金额15.82亿美元;前海企业累计在“一带一路”中16个国家设立企业(机构)47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2.32亿美元。
据悉,前海合作区力争至2021年实现在前海经营企业不少于5000家,总部企业、持牌金融机构、世界/中国500强企业等重点企业不少于300家,工作人口不少于10万人的目标,打造产业集群、人才集聚的国际化城市新中心。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近期发布,前海希望在这一过程中,在先行中示范、在示范中先行,助力深圳实现从经济特区向先行示范区提升、从走在全国前列向走在全球前列跃升、从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向全球标杆城市演变,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完)